城中区:以“三个抓”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动力
城中区:以“三个抓”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动力
近年来,城中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通过抓好党建引领、教育服务、阵地建设等有力措施,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,为“三农”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,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
抓好党建引领,打造人才振兴“红色引擎”
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把行政村的“五星级党组织”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“红色引擎”,带动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,形成人往基层走、业在基层创的良好局面。
强化组织保障。城中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,形成了组织部门指导、全系统协调联动、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,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强化党员示范作用。充分发挥戴任明、冯军、陈明强等一批农村党员的示范作用,带领当地群众大力抓好产业致富、风貌改造、乡村治理、精神文明等乡村建设重点工作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。
强化人才支撑。引导外出农民工、退伍军人、大中专毕业生等人才充实到村“两委”班子,增强村委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。同时,通过不断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,吸引企业家、乡贤等回乡投资兴业。
近年来,城中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40多亿元建设乡村的文旅重点项目和农家乐、特色民宿等产业,拉长旅游产业链、助推农民增收致富。2021年城中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54元、全市第一,同比增长9.2%,乡村振兴跑出了“加速度”;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了10万元以上,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明星村2个,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。
抓好教育服务,按下人才振兴“快进键”
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战略,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目标,根据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培训的要求,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和服务工作,促进农村发展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“效果好”。为解决当地农民在生产、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,城中区专门为农村群众开设了农家乐创办、特色蔬菜栽培和销售、农产品质量安全、乡村旅游骨干培训等特色培训班。培训班通过讲堂授课、田间实践、参观学习等方式授课,不断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和文化素养,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,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。2021年,城中区共计开展各类培训班20多期,培训乡村振兴人才1130多人次,给村民赠送有机肥100多吨、优质玉米种1000余包、油菜种300余包,受益群众200余户。
加强为民服务工作“受欢迎”。成立农业专家服务基层联络小组,通过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、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每年组织2次以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乡村开展一线服务,为城中区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抓好阵地建设,打造人才振兴“加油站”
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通过抓好各种阵地建设,为人才振兴夯实基础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。
打造人才培育品牌。探索乡村振兴人才校地合作模式,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,在乡村建设“广西科技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”“柳州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”“乡贤学院”等教育平台,着力培养一批培育懂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,带动更多村民就地、就近发展,推进农业现代化、产业化、市场化。
建设益农信息站。在6个行政村建设18个益农信息社,实现与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对接。村民可以通过信息站了解农产品价格、需求、供给、种植技术等情况,更好的选择种植农产品类别和面积,加速优化农产品结构,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。
3
(信息员:农纪明 审核领导:任漓江 联系电话:2614744)
城中区:以“三个抓”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动力
近年来,城中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通过抓好党建引领、教育服务、阵地建设等有力措施,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,为“三农”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,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
抓好党建引领,打造人才振兴“红色引擎”
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把行政村的“五星级党组织”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“红色引擎”,带动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显身手,形成人往基层走、业在基层创的良好局面。
强化组织保障。城中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,形成了组织部门指导、全系统协调联动、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,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
强化党员示范作用。充分发挥戴任明、冯军、陈明强等一批农村党员的示范作用,带领当地群众大力抓好产业致富、风貌改造、乡村治理、精神文明等乡村建设重点工作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。
强化人才支撑。引导外出农民工、退伍军人、大中专毕业生等人才充实到村“两委”班子,增强村委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。同时,通过不断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,吸引企业家、乡贤等回乡投资兴业。
近年来,城中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40多亿元建设乡村的文旅重点项目和农家乐、特色民宿等产业,拉长旅游产业链、助推农民增收致富。2021年城中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54元、全市第一,同比增长9.2%,乡村振兴跑出了“加速度”;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了10万元以上,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明星村2个,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。
抓好教育服务,按下人才振兴“快进键”
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战略,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目标,根据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培训的要求,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和服务工作,促进农村发展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“效果好”。为解决当地农民在生产、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,城中区专门为农村群众开设了农家乐创办、特色蔬菜栽培和销售、农产品质量安全、乡村旅游骨干培训等特色培训班。培训班通过讲堂授课、田间实践、参观学习等方式授课,不断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和文化素养,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,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。2021年,城中区共计开展各类培训班20多期,培训乡村振兴人才1130多人次,给村民赠送有机肥100多吨、优质玉米种1000余包、油菜种300余包,受益群众200余户。
加强为民服务工作“受欢迎”。成立农业专家服务基层联络小组,通过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、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每年组织2次以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乡村开展一线服务,为城中区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抓好阵地建设,打造人才振兴“加油站”
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通过抓好各种阵地建设,为人才振兴夯实基础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。
打造人才培育品牌。探索乡村振兴人才校地合作模式,依托高校的人才优势,在乡村建设“广西科技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”“柳州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”“乡贤学院”等教育平台,着力培养一批培育懂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,带动更多村民就地、就近发展,推进农业现代化、产业化、市场化。
建设益农信息站。在6个行政村建设18个益农信息社,实现与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对接。村民可以通过信息站了解农产品价格、需求、供给、种植技术等情况,更好的选择种植农产品类别和面积,加速优化农产品结构,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。
3
(信息员:农纪明 审核领导:任漓江 联系电话:2614744)